【案情简述】
2023年9月,澳大利亚客户委托我所在第24、25类商品上申请注册“WOOLI WOOLI”商标,我所对该案件进行前期检索发现2个类别在先均有近似商标。
第24类在先商标注册已满三年,经初步检索并未发现该商标相关使用证据,于是建议客户对该商标提起撤三申请,以消除申请商标在先权利障碍;后期再对申请商标进行复审。
第25类在先商标注册期限已经届满,且引证商标注册人并未提起续展。但《商标法》规定“注册商标被撤销、被宣告无效或者期满不再续展的,自撤销、宣告无效或者注销之日起一年内,商标局对与该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注册申请,不予核准”,而该商标自注册期满之日起还未满一年时间,因此商标局在初审阶段依然会引证该商标驳回申请商标,需通过后期复审解决。

【案件结果】
2023年12月,两申请商标收到商标局下发的驳回通知。正如团队前期预估的情况一样,商标局引证了前期检索到的商标。客户继续委托团队提起复审。
2024年6月,国家知识产权局就上述两申请商标的驳回复审案件作出裁定,认为引证商标已经不构成申请商标的在先权利障碍,两申请商标在复审商品上的注册申请予以初步审定。
【案件分析】
案例充分展示了商标注册过程中的策略制定、法律运用和复审程序的重要性。通过细致全面的前期检索、合理的策略规划以及复审阶段的有利辩驳,成功克服商标注册过程中的障碍,最终实现商标注册目的。
企业在商标注册的过程中,评估并有效规避在先权利障碍是确保商标成功注册的关键步骤。在先权利障碍通常指已存在且可能对申请商标构成冲突的商标、商号、著作权、外观设计等权利。
如何评估在先权利障碍的风险,就需要企业在申请商标前进行全面的商标注册情况检索,分析障碍商标近似程度,商品服务类别,商标的实际使用情况,并判断在先商标的市场影响力、知名度及消费者认知度。根据评估结果,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,降低商标注册过程中的在先权利障碍风险,提高商标注册的成功率。




供稿:知产部
发布:杭州 |